文学院积极推进科研工作,注重国家级项目和省部级成果奖项的培育,出台了一系列工作办法及其奖励政策,取得了良好的成效。学院整体科研实力突出,近三年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项4项、市厅级科研奖励26项,获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7项,3年来纵向项目总经费达到184.11万元。出版专著17部,其中权威著作10部。发表权威论文4篇、一级论文9篇、核心及以上论文73篇,2015年度—2017年度实到横向项目经费89.8万。文学院教师优秀的科研能力,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,也为反哺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。
序号 | 成果名称 | 作者 | 奖励名称 | 奖励等级 | 颁奖单位 | |
1 | 多民族文学意向的叙事性研究 | 马明奎 | 浙江省第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奖 | 浙江省人民政府 | |
2 | 盛世繁华:宋代江南城市文化的繁荣与变迁 | 刘 方 | 浙江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奖 | 浙江省人民政府 | |
3 | 中国禅宗美学的思想发生与历史演进 | 刘 方 | 浙江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奖 | 浙江省人民政府 | |
4 | 释名语源疏证 | 王国珍 | 浙江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三等奖 | 浙江省人民政府 | |
5 | 从文学到文化:传统中国研究的范式与方法新论 | 刘 方 | 湖州市第十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| 一等奖 | 湖州市人民政府 | |
6 | 六朝东山谢氏文学生产与林下风绵远影响 | 周淑舫 | 湖州市第十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二等奖 | 湖州市人民政府 | |
7 | 小说的审美本质与历史重构 | 刘树元 | 湖州市第十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| 二等奖 | 湖州市人民政府 | |
8 | 先秦语类文献形态研究 | 夏德靠 | 湖州市第十七届社会优秀成果奖 | 二等奖 | 湖州市人民政府 | |
9 | 汉语动词重叠的历史研究 | 潘国英 | 湖州市第十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| 三等奖 | 湖州市人民政府 | |
10 | 电视直播灾难现场新闻的伦理问题及其控制——以王家岭矿难救援报道为例 | 宋万林 | 湖州市第十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| 三等奖 | 湖州市人民政府 | |
11 | 湖州现代文学史 | 王昌忠 | 湖州市第十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| 特别奖 | 湖州市人民政府 | |
12 | 乡村生态文化品牌的塑造与传播——以安吉县山川乡“浪漫山川”为例 | 陆 韵 | 湖州市第十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| 三等奖 | 湖州市人民政府 | |
13 | 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看新形势下高师普通话的培训模式 | 高亚男 | 湖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优秀论文 | 一等奖 | 湖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| |
14 | 长征精神对当代国民性改造的价值及启示 | 陆 韵 | 湖州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”征文 | 一等奖 | 湖州市委宣传部、湖州市社科联、湖州日报社 | |
15 | 乡村生态文化品牌的塑造与传播——以安吉县山川乡浪漫山川为例 | 陆 韵 | “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’理论研讨 ”征文活动 | 一等奖 | 湖州市委宣传部 湖州市社科联 | |
16 |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研讨征文成果奖 | 周淑舫 | “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’理论研讨 ”征文活动 | 三等奖 | 湖州市委宣传部 湖州市社科联 | |
17 | 新媒体语境下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究 | 常凌翀 | “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’理论研讨 ”征文活动 | 三等奖 | 湖州市委宣传部 湖州市社科联 | |
18 | 绿水青山由来久 清丽湖州再出发 | 鲍远航 | “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’理论研讨 ”征文活动 | 三等奖 | 湖州市委宣传部 湖州市社科联 | |
19 | 高校师范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| 施伟伟 | 湖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优秀论文 | 一等奖 | 湖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| |
20 | 试析“海派清口”语码转换的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| 苏向红 | 2014年湖州市语言文字工作优秀论文 | 一等奖 | 湖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、湖州市教育局 | |
21 | 多与少的对称与不对称 | 赵 聪 | 2014年湖州市语言文字工作优秀论文 | 一等奖 | 湖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| |
22 | 长征精神对当代国民性改造的价值及启示 | 陆 韵 | 湖州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”征文 | 一等奖 | 湖州市委宣传部、湖州市社科联、湖州日报社 | |
23 | 湖籍台胞及其后代与湖州情感维系研究 | 潘明福 | 优秀调研成果 | 二等奖 | 浙江省台办 | |
24 | 女性文学:扫眉才子知多少 | 周淑舫 | 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成果奖 | 二等奖 | 浙江省高校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,教育厅 | |
25 | MHK模式下的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| 黄 乐 | 湖州语言文字工作 | 二等奖 | 湖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湖州市教育局办公室 | |
26 | 吴山档案 | 柯 平 | 储吉旺文学奖 | 优秀奖 | 文学港杂志社 | |
27 | 诗人毛泽东 | 柯 平 | 中国首届屈原诗歌奖 | 银奖(二等) | 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 | |
28 | 推进两岸青少年交流探讨 | 潘明福 | 优秀成果 | 三等奖 | 浙江省台办 | |
30 | 国难与商机:“孤岛”沦陷前张善琨的商业电影之路 | 吕 鐄 | 南浔学会优秀论文 | 优秀奖 | 南浔学会 |
近三年教师获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情况
序号 | 负责人 | 项目名称 | 立项单位 | 立项时间 | 级别 |
1 | 夏德靠 | 两汉语类文献生成及文体研究 |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| 2017.06 | 国家级 |
2 | 周淑舫 | 中国古代宫闱才女文学演变研究 |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| 2017.11 | 国家级 |
3 | 王绍峰 | 多方言县域城镇化进程中的语言生活研究 |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| 2016.06 | 国家级 |
4 | 刘旭青 | 明清民歌时调小曲传承及影响研究 |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| 2016.06 | 国家级 |
5 | 石明庆 | 近代学术范式转型视野下的《文史通义》传播接受与经典化研究 |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| 2017.09 | 省部级(重点) |
6 | 王绍峰 | 《续高僧传》研究 |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| 2015.06 | 省部级(重点) |
7 | 马 强 | 民国报刊词话叙录 |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| 2017.09 | 省部级 |
8 | 关琮严 | 网络舆论的反转机制及其治理研究 |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| 2017.09 | 省部级 |
9 | 吴卫华 | 大数据视阈下影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|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| 2016.07 | 省部级 |
10 | 宋万林 | “实践与学科”范式下新闻本质论重构及其逻辑起点价值研究 |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| 2016.09 | 省部级 |
11 | 李建清 | 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小学类提要汇校与研究 |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| 2016.12 | 省部级 |
12 | 韦 良 | 20世纪中国左翼浪漫主义诗歌研究 |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| 2015.04 | 省部级 |
13 | 周淑舫 | 六朝吴兴沈氏文化世家研究 |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规划课题--江南文化中心 | 2015.04 | 省部级 |
14 | 王昌忠 |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消费文化的文学书写批判 |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| 2015.06 | 省部级 |
15 | 黄 乐 | 2015课堂教学改革项目:“双元互涉”任务式教学模式在师范生《现代汉语》课程中的运用 | 浙江省教育厅 | 2015.06 | 省部级 |
16 | 马 强 | 民国词社——沤社研究 |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| 2015.07 | 省部级 |
17 | 宋万林 |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教育目标转型与路径选择研究 |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| 2015.09 | 省部级 |
近三年教师出版专著
序号 | 教师姓名 | 专著名称 | 出版社 | 出版时间 | 级别 | ||||||
1 | 郭公民 | 介入公共领域的审美交流:上海城市公共艺术 |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| 2017.05 | 权威 | ||||||
2 | 刘方 | 城市与媒介:宋代文学的新变与转型 |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| 2017.08 | 权威 | ||||||
3 | 马明奎 | 多民族文学意象的叙事性研究 |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| 2016.01 | 权威 | ||||||
4 | 刘方 | 中国美学的历史建构与文化功能 |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| 2016.04 | 权威 | ||||||
5 | 刘方 | 宋代两京都市文化与文学 |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| 2016.07 | 权威 | ||||||
6 | 潘国英 | 汉语动词重叠的历史研究 |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| 2015.02 | 权威 | ||||||
7 | 刘方 | 从文学到文化:传统中国研究的范式与方法新论 |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| 2015.05 | 权威 | ||||||
8 | 程民 | 浙江科学小品论 | 浙江大学出版社 | 2015.08 | 权威 | ||||||
9 | 周淑舫 | 湖州妇女运动史 | 浙江古籍出版社 | 2017.04 | 一般 | ||||||
10 | 周淑舫 | 东山再起:六朝谢氏家训家风 | 中国方正出版社 | 2017.03 | 一般 | ||||||
11 | 潘明福 | 湖州文学个案研究 | 知识产权出版社 | 2017.06 | 一般 | ||||||
12 | 常凌翀 | 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| 中央编译出版社 | 2016.05 | 一般 | ||||||
13 | 鲍远航 | 《水经注》与晋宋地理文学文献研究(台湾) |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| 2015.03 | 一般 | ||||||
14 | 柯平 | 嘹亮的桂兴华 |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| 2015.05 | 一般 | ||||||
15 | 柯平 | 《中国梦朗诵诗选》:水中的杭州 | 中国言实出版社 | 2015.05 | 一般 | ||||||
16 | 柯平 | 2014年浙江诗歌述评 | 浙江文艺出版社 | 2015.07 | 一般 | ||||||
17 | 柯平 | 诗集《遇见你的盛放》:橘子的味道 | 中国文史出版社 | 2015.11 | 一般 |
近三年教师发表核心期刊及以上论文
序号 | 教师 | 论文名称 | 发表期刊 | 发表时间 | 刊物 级别 |
1 | 王昌忠 | 百年中国“审美”概念的历史沿革及其意义 | 文学评论(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、人大复印资料《美学》转载) | 2017.01 | 权威 |
2 | 王昌忠 | 消费文化影响文学书写 |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| 2017.02 | 权威 |
3 | 夏德靠 | 先秦教化行为及其文献的生成 |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| 2017.04 | 权威 |
4 | 夏德靠 | 奏疏体的起源及其问题生成 | 新华文摘 | 2017.05 | 权威 |
5 | 刘旭青 | 论古谣谚在文学发展中的作用 | 中国韵文学刊(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17.08(中国古代文学、近代文学) | 2017.01 | 一级 |
6 | 吴卫华 | 之江新语中的习近平新闻宣传思想 |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| 2017.07 | 一级 |
7 | 王昌忠 | 新时期后现代主义诗歌辨析 | 中国社会科学报 | 2017.08 | 一级 |
8 | 王昌忠 | 文学如何书写消费 | 文艺理论研究 | 2016.01 | 一级 |
9 | 鲍远航 | 郦道元与北魏政治的纠葛 | 中国古代、近代文学研究(人大复印资料) | 2016.04 | 一级 |
10 | 吴卫华 | IP资源的开发与经营 |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| 2016.07 | 一级 |
11 | 杜瑞华 | 弗洛伊德的文学接受论 | 《文艺理论》(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复印) | 2015.01 | 一级 |
12 | 潘明福 | 北宋时期文人文集的“境外”传播 | 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国古代、近代文学研究》 | 2015.05 | 一级 |
13 | 胡淑娟 | 历代诗论中李贺涉“艳”论述评 |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《中国古代、近代文学研究》 | 2015.05 | 一级 |
14 | 关琮严 | 去媒介化:媒介运作的符号学隐喻——“媒介即信息”的再思考 | 新闻界 | 2017.03 | CSSCI期刊,中文核心 |
15 | 关琮严 | 乡村媒介空间的现代转型 | 新闻界 | 2017.07 | CSSCI期刊,中文核心 |
16 | 王昌忠 | 论新时期以来诗歌写作历史化与非历史化的综合 | 江苏社会科学 | 2017.08 | CSSCI期刊,中文核心 |
17 | 吴卫华 | 算法推荐在公共传播中的理性问题 | 新闻战线 | 2017.01 | 核心 |
18 | 关琮严 | 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与实践拓展 | 中国记者 | 2017.02 | 核心 |
19 | 王刚 | 技能评价构式“V+得+一M+NP”研究 | 新疆大学学报(哲学·人文社会科学版) | 2017.02 | 核心 |
20 | 刘树元 | 当代网络小说电影改编中的艺术情怀与利益焦虑 | 当代作家评论 | 2017.02 | 核心 |
21 | 潘明福 | “售”与“购”:北宋时期文集传播的商业模式 |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| 2017.03 | 核心 |
22 | 施伟伟 | 演绎传信标记“按说”与“照说”的语义、语用研究 |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| 2017.03 | 核心 |
23 | 周淑舫 | 六朝吴兴女诗人沈满愿诗歌创作探索 |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| 2017.05 | 核心 |
24 | 王莉 | 媒介融合语境下城市电视台传播力的建构 |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| 2017.05 | 核心 |
25 | 宋万林 |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新闻理论的范式转换与体系构建 |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| 2017.05 | 核心 |
26 | 王刚 | 现代汉语“(S)那叫一个X”研究综述 |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| 2017.05 | 核心 |
27 | 夏德靠 | 滑稽:从仪式、行为到文体的演生 |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 | 2017.05 | 核心 |
28 | 刘旭青 | 分组汇报、师生交互式授课在《中国古代文学》教学中的实践 |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| 2017.06 | 核心 |
29 | 潘明福 | 北宋时期文人文集的“行卷式”传播 | 江汉论坛 | 2017.06 | 核心 |
30 | 王国珍 | 从词汇角度看《释名》的语料性质 |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(社科版) | 2017.06 | 核心 |
31 | 夏德靠 | 清谈源流考 |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| 2017.07 | 核心 |
32 | 王绍峰 | 初唐佛典异文类例 |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| 2017.09 | 核心 |
33 | 吴卫华 | 大数据对影视产业发展的影响 | 青年记者 | 2017.09 | 核心 |
34 | 夏德靠 | 论扬雄的著述活动及文体实践 | 中华文化论坛 | 2017.09 | 核心 |
35 | 刘方 | 都市文化的历史记忆、文化认同与审美观照 |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| 2017.09 | 核心 |
36 | 潘明福 | 北宋时期文人文集的上献与下赐 |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| 2017.09 | 核心 |
37 | 2016.01 | 核心 | |||
38 | 施伟伟 | 对外词汇教学中的求见思维与学理嵌入 | 黑龙江高教研究 | 2016.01 | 核心 |
39 | 陈罡 | “百篇文”三十年:写作教学的经验与问题 | 中国大学教学 | 2016.01 | 核心 |
40 | 刘方 | 柳永游仙词与北宋真宗时期道教文化 | 宗教学研究(季刊) | 2016.02 | 核心 |
41 | 李广德 | 湖州和九江两市联手传承陆羽和茶文化的思考与建议 | 农业考古 | 2016.02 | 核心 |
42 | 夏德靠 | 先秦散文文献生成的文体学考察 | 广西社会科学 | 2016.03 | 核心 |
43 | 胡淑娟 | 赵景深与北新书局 | 文艺评论 | 2016.06 | 核心 |
44 | 刘方 | 城市雅集、文学场域与湖州城镇文化辉煌的建构——以北宋湖州六客亭雅集及其经典化为核心的探索 |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| 2016.05 | 核心 |
45 | 蒋瑞 | 从事物和符号的虚实论汉字起源二元说 |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| 2016.05 | 核心 |
46 | 刘树元 | 课堂教学中的对象化与生态综合性思想研究 | 湖州师范学院 | 2016.06 | 核心 |
47 | 鲍远航 | 大类培养下构建中国语言文学类基础平台课程体系的思考和探索 |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| 2016.06 | 核心 |
48 | 杜瑞华 | 当代小说的整体性审视——读刘树元《小说的审美本质与历史重构》 |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| 2016.07 | 核心 |
49 | 王莉 | 18世纪以来西方新闻业的文学性和政治性传统 |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| 2016.07 | 核心 |
50 | 关琮严 | 从新闻产业到内容产业——融合媒介时代广电媒体产业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| 出版广角 | 2016.07 | 核心 |
51 | 潘明福 | 清代湖州诗人严遂成诗歌创作述论 |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| 2016.07 | 核心 |
52 | 夏德靠 | 奏疏体的起源及其文体生成 | 中华文化论坛 | 2016.08 | 核心 |
53 | 王刚 | 现代汉语“好一个NP”研究综述 |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| 2016.09 | 核心 |
54 | 王昌忠 |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消费文化与文学书写的互动关系 |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| 2016.09 | 核心 |
55 | 周淑舫 | 湖州高新园区发展效率现状及评价对策研究 |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| 2016.09 | 核心 |
56 | 石明庆 |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| 2016.11 | 核心 | |
57 | 王莉 | 环境风险社会视角下微信公众号的绿色传播——以《南方周末》“千篇一绿”微信公众号为例 | 青年记者 | 2016.11(下) | 核心 |
58 | 关琮严 | “一体两翼”:大数据时代地方广电媒体转型之策 | 中国记者 | 2016.12 | 核心 |
59 | 王莉 | 环境风险社会视角下微信公众号的绿色传播——以《南方周末》“千篇一绿”微信公众号为例 | 青年记者 | 2016.12 | 核心 |
60 | 周淑舫 | 中国古典女性性别美感的文学书写 |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| 2015.01 | 核心 |
61 | 王莉 | 自媒体时代“社交化阅读”的版权保护 | 新闻知识 | 2015.01 | 核心 |
62 | 吕鐄 | 壮志凌云的“新华梦”:全面抗战前张善琨电影之路的起步 |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| 2015.01 | 核心 |
63 | 马强 | 湖州词人周庆云述论 |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| 2015.01 | 核心 |
64 | 宋万林 |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教育目标的转型 | 青年记者 | 2015.01 | 核心 |
65 | 王国珍 | 《释名》校读札记 |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| 2015.01 | 核心 |
66 | 赵聪 | 对外汉语视域下的词义不对称现象 |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| 2015.01 | 核心 |
67 | 吴卫华 | 大数据背景下影视产业创新发展 | 当代传播 | 2015.02 | 核心 |
68 | 李广德 | 陆羽是大文学家与陆羽热和陆羽学问题 | 农业考古 | 2015.02 | 核心 |
69 | 陆韵 | 基于心理契约的大学生学业规划指导模式建构 | 黑龙江高教研究 | 2015.03 | 核心 |
70 | 夏德靠 | 论《尚书》文体的影响与意义 | 南昌大学学报 | 2015.03 | 核心 |
71 | 夏德靠 | 故事化叙事与先秦事语文献的演进 |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| 2015.04 | 核心 |
72 | 鲍远航 | 郦道元与北魏政治的纠葛 | 南通大学学报 | 2015.05 | 核心 |
73 | 施伟伟 | 高校师范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| 黑龙江高教研究 | 2015.05 | 核心 |
74 | 杜瑞华 | 弗洛伊德的文学接受论 |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| 2015.05 | 核心 |
75 | 李广德 | “一带一路”与九江市茶文化和茶叶出口贸易的初步考察 | 农业考古 | 2015.05 | 核心 |
76 | 刘方 | 南浔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南浔学的研究展望 |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| 2015.05 | 核心 |
77 | 刘旭青 | 湖州谣谚的商业文化价值 |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| 2015.05 | 核心 |
78 | 胡淑娟 | 试论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| 黑龙江高教研究 | 2015.05 | 核心 |
79 | 陆韵 |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儿童形象的课程社会学分析 | 现代中小学教育 | 2015.05 | 核心 |
80 | 黄平 | 网络炒作中网民的“本能释放”与“满足” | 青年记者 | 2015.06 | 核心 |
81 | 黄平 | 商业与文化之间的平衡——基于湖南卫视《 天天向上》栏目中非物质文化传播的考察 |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| 2015.07 | 核心 |
82 | 王昌忠 | 艾伟《爱人同志》的叙述声音 |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| 2015.07 | 核心 |
83 | 王刚 |
|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| 2015.07 | 核心 |
84 | 周学峰 | 论文:古代“樗蒲”的形制及流传 | 兰台世界 | 2015.07 | 核心 |
85 | 吴卫华 | 新媒体冲击下纸媒的改革路径与发展趋势 |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| 2015.07 | 核心 |
86 | 陆韵 | 文化社会学视域下的大学班级边缘人:内涵、困境及转化策略 | 高教探索 | 2015.08 | 核心 |
87 | 石明庆 | 章学诚的史笔论及其文论意义 |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| 2015.09 | 核心 |
88 | 宋万林 | 理论教学实践化创新研究 | 青年记者 | 2015.10 | 核心 |
89 | 陆韵 | 乡村生态文化品牌的塑造与传播——以安吉县山川乡“浪漫山川”为例 |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| 2015.12 | 核心 |